让晚期癌症患者别那么痛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13 08:47:51    
访问次数:11991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对疼痛定义为:疼痛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受或情感体验,或以一种损伤的方式表达出来。疼痛的定义告诉我们,它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躯体精神症状。当罹患某种疾病时,这种不愉快的感受或情感体验——疼痛,可能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

   癌痛是癌症病人最直接、最普通的痛苦,更是凌于一切症状之上。2000年以后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IASP提出,消除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并把控制癌痛提到重要和优先解决的地位。但癌痛病因更复杂,控制起来更棘手,已成为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如何更好地控制癌痛,是所有医务人员共同的目标。

   天门一医院副院长陈友平指出,“无痛医院”的创建,让大家接受了一个观点——减轻和消除疼痛是医生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天门一医院已在三大人群中对“无痛诊疗”实现了重点突破。即: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坚持个体化原则,根据肿瘤转移部位、疼痛特点等因素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术后患者疼痛治疗,使患者术后体质恢复较快,术后锻炼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减少;对于一般患者的内镜检查,做到安全无痛,提高镜捡的准确率。


 走出认识误区 积极控制癌痛

   癌症病人在初诊时约25%有疼痛症状,在治疗中的病人约35%有疼痛症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上升至75%。癌症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能力、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但是对癌痛认识不足和治疗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依然有很多人对于癌症的镇痛治疗有很多误解。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陈院长指出:一是患者或家属错误地认为,止痛可能会影响抗癌效果;或错误认为疼痛是疾病和治疗的必然结果;或恐惧使用吗啡类强镇痛药止痛而产生药物“成瘾”。二是肿瘤专业医生接受疼痛治疗方面的教育明显不足;部分专科医生只重视抗癌治疗,而忽视对疼痛的处理,并认为疼痛是不可避免的;是不必要或不能控制的。三是部分人错误地认为,使用杜冷丁是最有效的止痛药。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杜冷丁列为癌症疼痛不推荐药物,杜冷丁止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十分之一,癌痛给予杜冷丁不仅止痛效果差,维持时间短,而且可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积极控制癌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陈院长强调,消除或者缓解癌痛,不仅能使患者和家属减轻痛苦,重要的是能使患者的免疫力免遭破坏或少受破坏。因为患者的疼痛消除了,心情好了,吃饭香了,睡眠也好了,机体的战斗力又加强了,可以更好地配合抗癌治疗,从而延缓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继续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命,同时,也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规范化个性化镇痛 癌症患者不再忍痛

   对于晚期癌症,控制疼痛是姑息治疗的重点。在治疗疼痛时,医生应倾听和相信病人的主诉,准确的疼痛评估是正确治疗的关键。

   58岁的田伯是一位不幸的晚期肺癌患者,因颈部淋巴结转移,疼痛的牵拉,使得他的头与肩成30度夹角。最难熬的是夜晚,因为无法入睡,使他烦躁不安,完全失去了信心。“不少人问我,为什么不用止痛药呢?因为我怕上瘾、怕影响治疗效果。”田伯告诉记者,后来,他在天门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住院时,医生对他采用了综合治疗止痛,人轻松多了,也没影响癌症的治疗效果,病房里经常能听到田伯均匀的鼾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疼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不仅能最大限度地缓解癌症患者的痛苦症状,而且还能避免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天门一医院肿瘤主任刘梓良强调,综合性止痛治疗不是盲目组合堆砌多种治疗手段,也不是逐级淘汰各种治疗手段,而是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综合利用有效治疗手段对病人进行治疗。

   据刘梓良主任介绍,控制癌痛的方法主要有四大类:一是病因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癌组织的扩散和转移没有得到控制,针对不同癌症患者给予合理的抗癌治疗,如手术、放射治疗或化疗等,减灭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则可能取得较理想而长久的止痛效果;二是止痛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可待因、曲马多等,以及辅助镇痛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卡马西平等;三是神经阻滞疗法等外科治疗方法;四是其他疗法,比如心理治疗、物理治疗。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和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等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的晚期癌痛患者在天门一医院肿瘤有效缓解了癌痛,获得了良好的生活质量。



上一页:我院产科成功开展第一例无痛分娩 下一页:无痛分娩 准妈妈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