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放眼未来
天门一医麻醉科已由初始的外科麻醉组,发展成集临床麻醉、危重病人抢救、急慢性疼痛诊疗、麻醉及手术护理为一体的临床二级学科。每年完成手术麻醉1.7万例次以上。以无痛胃肠镜检查为代表的手术室外舒适化医疗服务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2022年全年达2.3万例次。2021年麻醉科被省卫健委评定为“湖北省临床重点学科”。
科室共有21个层流净化手术间,可独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先心病矫正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腹腔镜下肝叶切除及直肠癌根治术等各种腹部与盆腔手术、脊柱侧弯矫形术、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控制性加压、纤支镜辅助困难气管插管等多种疑难与重大手术的麻醉,开展了心排量监测、麻醉深度监测、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可视化麻醉插管、超声复合神经刺激器引导的神经阻滞等技术服务,在提高麻醉成功率和安全性的同时,也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了条件。
麻醉科现有医护人员共83人,其中麻醉医生32人,护理人员51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20人;副主任护师2名。近五年来在医学核心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收录2篇,获天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天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参编专著14部。
2023年,医院新院区(汇侨院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麻醉科的硬件环境将得到极大提升,规划的了31个手术间包含了全数字化手术间、杂交手术间等,设计布局更加科学、流程管理更加高效。手术室外的无痛诊疗中心采取集约化形式运行和管理,提供多学科协同发展,满足患者镇静镇痛需求的舒适化诊疗平台。
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者
——记天门一医麻醉科主任李熊刚
他坚守在无影灯旁,默默地做着无名的守候。李熊刚,主任医师,天门一医麻醉科主任,现担任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湖北省麻醉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武汉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他善于思考,注重学习总结专家的特长,在临床麻醉工作近三十年,未发生一起医疗投诉和差错事故,经常受到病人及家属赞扬;他钻研医学理论刻苦认真,先后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8篇,主持完成并取得13项市科研成果,其中4项分别荣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曾先后获 “天门市先进工作者”、“天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专业自信是最好注释
病人在病痛之中,总是期望医生是无所不能的,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见到医生的那一刻,便已经身心相托!“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专业自信是最好注释!”李熊刚如是说。
2000年的一天,李熊刚在重症监护室工作时,一个12岁的小女孩因全身多处骨折急诊手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手术医生对病人下达了病危通知单,女孩的父母亲都在外务工未归,照看她的爷爷面对突如其来的惨祸痛心疾首,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苦苦哀求,希望奇迹发生。李熊刚充分利用先进的监护设备和自身的专业特长,在病床旁连续抢救近10个小时。在女孩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后,看着身心俱疲的医护人员,老伯拉着李熊刚的手感动地说:“谢谢你,谢谢你们这些负责任的医生!”
过硬技术是治病救人的基石
“动作麻利、技术过硬!”是很多病人对李熊刚的评价。
李熊刚认为,掌握过硬的医疗急救技术是医生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容不得半点虚假。2001年,一名宫外孕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后送入重症监护室。因为血压低,血管塌陷,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好不容易建立的一条静脉通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行静脉切开也失败了。李熊刚当时恰巧到科室查看病人,见此情形立即对患者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确保血液和其他药物迅速、及时的输入病人体内,确保了救治的成功。
2014年5月,一名22岁的青年在建筑工地被钢筋从右侧腋下穿入,左侧腋下穿出,左右胸壁均被洞穿,现场抢救人员无法抽出钢筋,只能将其锯断连同患者送入手术室。李熊刚接到120电话通知,立即组织麻醉科手术室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并协调相关外科医生就位。进入手术室时,患者已经休克,浅昏迷,病情十分危重。李熊刚立即对病人进行检查评估,快速实施气管插管、建立深静脉通道、有创动静脉监测等抢救措施。“病人的血压稳定、氧合正常,可以打开胸腔取钢筋了!”在与外科医生的默契配合下,历经2个多小时,手术非常成功,病人得救了!2周后患者康复出院,建筑公司将锦旗送到了医院。这一幕幕是李熊刚践行“无影灯下生命守护卫士”的生动剪影。
心怀敬畏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李熊刚率领麻醉科团队规范化开展了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让病人不再惧怕手术后的伤口疼痛;与消化内镜室等科室联合开展无痛诊疗技术(各种无痛内窥镜检查与治疗、无痛人流、无痛分娩等),现已达20000例/年以上。
救死扶伤施妙手,厚德为民秉丹心。李熊刚经常主动承担急危重及大型手术的麻醉。在节假日碰到有疑难急症的时候,他时常放弃休息,赶到科室安排指导工作。危重病人的急诊手术,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科室有需求,他“召之即来,来之即战”。尤其是夜间来的复合外伤病人,病情危重且复杂,手术时间长,需要多个专业的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抢救。这个时候只要李熊刚在现场,他积极参与抢救的同时,往往主动挑起现场协调及指挥的担子,让整个救治工作高效、有序,忙而不乱,一直到患者病情稳定。